古代打败仗叫“败北”,为何不叫“败东”,“败西”,“败南”?

古代打败仗叫“败北”,为何不叫“败东”,“败西”,“败南”?

有网友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疑问:为什么古代战败要叫败北,而不是败东、败西或败南呢?

其实败北这个词不仅用于古代战争,现代体育比赛失利也常用这个词。比如刚结束的世界杯报道中,就经常看到某队败北的说法。要理解这个词的由来,得先明白北字的含义。

北本义是指方向,与南相对。古人认为人应该面向光明、背对黑暗,所以用背来表示北方。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就是两个人背对背站着的形象,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解释得很清楚:北,背也,二人向背。

败北有两层引申含义:第一指战败撤退,比如《过秦论》里说秦军追亡逐北,《史记》记载项羽自称未尝败北;第二层意思是背对敌人逃跑,因为战败的一方总是背朝胜者逃窜,所以用北来代指失败。

展开全文

这个词的流行还与古代民族关系有关。中原王朝长期视南方为蛮荒之地,而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等经常侵扰中原。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就曾逐匈奴于漠北。在传统文化中,南象征尊贵和阳气,北代表臣服和阴气,所以重要建筑都讲究坐北朝南。

另外,古代北方确实相对落后。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北方少数民族的生产力远不如中原地区。这种认知让败北逐渐成为失败的代名词,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