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条目:五线谱和音乐符号
现代音乐符号的例子:萧邦的《前奏曲》(作品28,第7号)播放ⓘ
现代音乐符号被世界各地的不同流派的音乐家所使用。五线谱由5条平行的水平线组成,作为标示音高的框架,通过将椭圆形的音符头放在谱线上(即穿过谱线)、谱线之间(即空间中)或使用小的附加线(称为加线)放在谱线之上和之下来标示音高。音符从左到右阅读,这使得为从右到左的书写系统设置音乐变得困难。音符的音高由音符头在五线谱中的垂直位置标示,可以通过临时记号来修改。音符的持续时间(音符长度或音符时值)由音符头的形式或加上音符杆和横线或旗帜来标示。一个没有音符杆的空心椭圆是全音符或四分音符,一个空心矩形或两侧有一或两条竖线的空心椭圆是二全音符(英语:Double whole note)。一个有音符杆的空心椭圆是二分音符。实心椭圆总是使用音符杆,可以表示四分音符。记谱者可以添加连线或旗子,以表示小的节拍,而像点和附点和连音线这样的额外符号则表示延长音符的持续时间。
书写音乐的五线谱通常以谱号开始,指示五线谱的音域。高音谱号或G谱号原本是一个字母G,它标示五线谱上第二条线为中音C之上的G音。低音谱号或F谱号标示第二条线为中音C之下的F音。虽然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是最常用的,其他标示中音C的谱号也用于某些乐器,如中音谱号(用于中提琴和中音长号)和次中音谱号(用于某些大提琴、巴松管、次中音长号和低音提琴音乐)。某些乐器主要使用一种谱号,如小提琴和长笛使用高音谱号,而低音提琴和大号使用低音谱号。某些乐器,如钢琴和管风琴,经常使用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
在谱号之后是调号,它是一组0到7个升记号(♯)或降记号(♭)放置在五线谱上,以指示乐曲或歌曲的调性,通过指定某些音符在整个乐曲中是升号或降号,除非另有指示加上临时记号。当在音符前放置降记号(♭)时,音符的音高降低半音。同样地,升记号(♯)将音高升高半音。例如,D音上的升记号会将其升高到D♯,而降记号会将其降低到D♭。重升记号和重降记号较少见,但它们也被使用。重升记号放置在音符前,使其音高升高两个半音,重降记号则降低两个半音。放置在音符前的还原记号将音符恢复到其“自然”形式,这意味着任何来自调号或临时记号的升号或降号都被取消。有时在技术上不需要的地方使用提醒记号,以提醒音乐家所需的音高。
调号之后是拍号。拍号通常由两个数字组成,其中最常见之一是 。上面的“4”表示每小节有四拍(也称为小节)。下面的“4”表示每拍是四分音符。小节将乐曲分成若干拍的组合,拍号指定这些组合。 使用如此频繁,以至于它也被称为“常用拍号”,可以用 来表示而不是数字。其他常用的拍号有 (每小节三拍,每拍是四分音符); (每小节两拍,每拍是四分音符); (每小节六拍,每拍是八分音符)和 (每小节十二拍,每拍是八分音符;实际上,八分音符通常被分成四组,每组三个八分音符。 是一种复合拍号拍号)。还有许多其他拍号,例如 、 、 、 、 等。
许多来自古典时期的短古典音乐作品和传统音乐及流行音乐的歌曲在乐曲的大部分或全部时间内都使用一种拍号。来自浪漫音乐时期及以后的音乐,特别是当代古典音乐和摇滚音乐类型如前卫摇滚和硬核朋克子类型数学核,可能使用混合拍号;歌曲或乐曲从一种拍号变换到另一种拍号,例如在 和 的小节之间交替。
关于速度(如快板、行板、广板、活泼、慢板、适中、急板等)、音量(极弱、弱、半弱、半强、强、很强、极强等)的指示出现在五线谱的上方或下方。指示歌曲或乐曲音乐表达或“感觉”的术语出现在乐曲的开头及任何情绪变化的地方(如“慢进行曲”、“快速摇摆”、“中速蓝调”、“激烈”、“庄严”、“冷静”、“愉快”、“激情”、“雄伟”、“敌意”等)。对于声乐音乐,歌词写在旋律音符附近。对于短暂的停顿(呼吸),换气记号(换气记号用“'”标示)会被添加。
在合奏音乐中,总谱显示所有演奏者的音乐,将不同乐器和/或声部的五线谱垂直堆叠在一起。指挥在指导管弦乐团、音乐会乐队、合唱团或其他大型合奏时使用总谱。合奏中的个别演奏者演奏来自“乐谱”,其中仅包含个别音乐家的音乐。总谱可以从完整的一套乐谱中构建,反之亦然。当乐谱从总谱手工抄写时,这个过程是繁琐且耗时的,但自1980年代以来,随着制谱软件的发展,电子存储的总谱可以由软件自动准备乐谱,并使用电脑打印机快速且廉价地打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