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修行修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在修行一段时间后,开始变得挑剔了呢?
许多人在一知半解的修行过程中,用已知的佛法知识来修理别人,而不是修理自己。当他以一个指头指向别人时,殊不知其他四个指头正指向自己;当他以似是而非的观点对人品头论足时,却忘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正在悖离修行的正途。
本影片中,金菩提宗师以平易近人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剖析修行的本质,帮助修行者寻回修行本心。
【你将获得】
明确修行的本质和重点,在修行路上少走弯路
【文字内容】
身为一个修行人,首先应该修的是“心”。
有许多人来到修道的场所修行一段时间之后,就经常开始出现好多心理问题。例如,有的人从一开始对师父很崇敬,到后来开始挑师父的毛病:“师父,你怎么长得这么难看啊?”
师父说:“那你为什么不早点看清楚?”
“本来距离太远看不清楚,结果出家当和尚之后,才发现你长得这么丑。早知道你这么丑,我就不拜你为师了。”这样的人出家之后,根本像是来修理师父的。
有的人则是专门修理师兄弟的,比如他对师兄弟说:“我刚来的时候,想着这个庙应该是人间的极乐世界,每一个男的都是佛,女的都是菩萨,都特别特别地慈悲。结果来到庙里之后我就后悔了,发现在我旁边的女人全是妖精,男人全是黑社会的,害得我每天烦恼重重。”
还有的人是专门修理来宾和新人的,也就是先来的欺负新来的,专门欺负、折磨后来者,忘了修自己,都在修理别人。
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第一种人——修理师父的人,这种人忘了自己的本分,忘了自己进入道场是做什么的。还有另一种人是注重色相的,此处的色相指的不是外表漂亮与否,而是指一切好吃的、好用的、好玩的。
有一次在路上碰到某一个禅堂的同修,我对他说:“你过去好像是我们的同修?”
他说:“是,师父,那个……”他有点不好意思。我一看他不好意思,就知道他没有好好修,甚至最近也不来禅堂了。
我就问他说:“你为什么不好好修呢?”
他说:“哎呀,那个,我不好意思说。”
我说:“你就大胆地说吧,反正你也不去禅堂了,直接告诉我就好。”
他说:“因为禅堂的饭不好吃。”
看来他把禅堂当餐馆了,好吃则来,不好吃则去。这种人虽然对人比较随和,但是对吃的、用的比较挑剔,说起来比前面所说的几种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还有的人说:“我不来禅堂,不是因为吃的,也不是因为人,这些我是很解脱的。况且师父也不错。”
我问:“那你为什么不来了呢?”
他说:“因为我们的道场不是一座庙。”
我问:“你想要什么样的庙呢?”
他说:“像电影上或照片上拍的那种传统的、古老的庙。”
我说:“好,那挺好。你是要中国的庙还是印度的庙?”
结果他想了半天之后说:“我是中国人,那就中国的庙吧!”
这些人就是在修行的过程之中,忘记自己真正该修的是什么,因此开始执著于一些与自己的心没有丝毫关系的外境、外相、外物。也就是“执于外相”,而没有着力于自我的内观,疏于自我审视、自我观察、自我了解、自我提升所致。